冷热冲击试验箱压缩机频繁启动的原因、不良影响及应对策略
一、压缩机频繁启动的原因
(一)温度设置不合理
温度波动频繁
如果冷热冲击试验箱的温度设定值与实际需要的温度差距过大,或者设定的温度变化速率过快,压缩机就需要频繁地启动来调整温度。例如,当设定从高温 150℃迅速切换到低温 - 50℃,且温度转换时间很短时,压缩机为了快速达到设定温度,会频繁启动制冷或制热模式。
温度控制精度问题
试验箱的温度控制系统精度不够高,导致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存在较大偏差,压缩机就会不断启动来维持温度稳定。比如,温度控制精度为 ±2℃,而实际温度波动经常超过这个范围,压缩机就会频繁介入调节。
(二)设备负载过大
样品过多或热量过大
当试验箱内放置的样品数量过多,或者样品本身在试验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(如一些正在运行的电子设备),就会增加试验箱的热负荷。为了保持温度稳定,压缩机需要更频繁地运行来抵消这些额外的热量。例如,在对一组大功率服务器进行测试时,其运行产生的热量会使试验箱内温度迅速上升,压缩机不得不频繁启动制冷。
风道堵塞或气流不畅
试验箱内部的风道如果被样品或者杂物堵塞,或者空气循环风扇出现故障导致气流不畅,会影响热量的均匀分布和交换效率。这使得压缩机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维持温度,从而导致频繁启动。比如,风道中的过滤器被灰尘堵塞,空气流通阻力增大,压缩机就会频繁启动以保证温度达到设定要求。
(叁)制冷系统故障
制冷剂泄漏
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如果发生泄漏,会导致制冷效果下降。压缩机为了达到设定的低温,会持续运行且频繁启动。制冷剂泄漏可能是由于管道连接处密封不良、管道老化破裂等原因引起的。例如,长期使用的试验箱,其制冷剂管道的焊接处可能会出现微小的裂缝,导致制冷剂慢慢泄漏。
冷凝器或蒸发器脏污
冷凝器和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的重要热交换部件。如果它们表面堆积了过多的灰尘、油污等杂质,会影响热量的传递效率,导致压缩机工作压力增大,进而频繁启动。比如,试验箱放置在环境灰尘较多的车间,冷凝器表面容易被灰尘覆盖,降低散热效果,引起压缩机频繁启动。
(四)电气控制系统故障
传感器故障
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是控制系统中重要的检测元件。如果它们出现故障,会导致控制系统误判温度和压力情况,从而使压缩机频繁启动。例如,温度传感器失灵,显示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不符,控制系统就会错误地指令压缩机启动或停止。
控制器故障
压缩机的启动和停止是由电气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来控制的。如果控制器出现程序错误、损坏等问题,可能会导致压缩机的控制逻辑混乱,出现频繁启动的现象。比如,控制器的继电器触点粘连,会使压缩机一直处于通电启动状态,或者频繁地通断。
二、不良影响
(一)降低压缩机寿命
频繁启停的机械磨损
压缩机在启动时,电机需要克服较大的惯性力矩,同时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也较大。频繁的启动会使电机绕组、轴承、活塞等部件受到更多的机械冲击和磨损。例如,压缩机的轴承在频繁启动过程中,承受的交变应力会增加,容易导致疲劳磨损,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,进而影响压缩机的整体性能和寿命。
热应力影响
每次启动时,压缩机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会发生剧烈变化,这会产生热应力。长期频繁的热应力作用会使压缩机的零部件,如气缸、活塞环等出现变形、裂纹等问题。比如,气缸在频繁的冷热交替作用下,可能会因为热胀冷缩不均匀而产生裂纹,导致压缩机漏气,性能下降,最终缩短压缩机的使用寿命。
(二)增加能耗
启动电流大导致能耗增加
压缩机启动时的电流通常是正常运行电流的数倍。频繁启动会使电机在短时间内多次承受大电流冲击,不仅会消耗更多的电能,还会对电网造成一定的冲击。例如,一台压缩机正常运行电流为 5A,启动电流可达 20A,若每分钟启动一次,相比正常运行,能耗会大幅增加,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设备在同一电网中的稳定运行。
低效运行增加能耗
由于压缩机频繁启动,无法在稳定的工况下运行,制冷系统的效率会降低。压缩机在频繁启停过程中,不能充分建立起稳定的压力和温度工况,导致制冷量和制热量不能有效输出,从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试验箱的温度要求。比如,在一个温度波动较大的试验过程中,压缩机频繁启动,制冷系统的能效比可能会从正常的 3.0 下降到 2.0 以下,大大增加了能耗。
(叁)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
温度波动影响试验精度
压缩机频繁启动会导致试验箱内的温度波动较大,难以保持稳定的温度环境。对于一些对温度精度要求较高的试验,如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测试、材料的热稳定性试验等,温度的不稳定会使试验结果出现偏差。例如,在电子元器件的老化试验中,温度波动可能会导致元器件的老化速度不均匀,从而影响对其寿命和性能的准确评估。
湿度变化(如果有湿度控制)
在一些具备湿度控制功能的冷热冲击试验箱中,压缩机的频繁启动还可能会影响湿度的稳定性。因为制冷过程中会伴随着除湿作用,而频繁的制冷和制热切换会使箱内的湿度难以精确控制。对于一些对湿度敏感的试验,如生物制品的保存试验、某些材料的吸湿性能测试等,湿度的波动会干扰试验结果,使数据的可靠性降低。
叁、应对策略
(一)优化温度设置
合理设定温度参数
根据试验要求和样品的特性,合理设定温度范围和变化速率。避免设定过于激进的温度转换条件,尽量使温度变化过程平稳。例如,对于一般的电子产物测试,可以将温度转换时间适当延长,从高温到低温的转换设置为 10 - 15 分钟,给压缩机足够的时间来调整温度,减少频繁启动。
提高温度控制精度
定期对试验箱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校准,确保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的准确性。可以使用标准温度计等设备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比对校准,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调整。同时,选择精度更高的温度控制设备和算法,如采用 PID(比例 - 积分 - 微分)控制算法,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温度,减少温度波动,从而降低压缩机的启动频率。
(二)控制设备负载
合理安排样品数量和布局
按照试验箱的额定负载要求,合理放置样品数量。避免过度装载,确保样品之间有足够的空间,以便空气能够自由流通,热量能够均匀分布。同时,根据试验箱内的空气循环流向,合理安排样品的布局,避免阻碍风道。例如,将样品均匀分布在多层置物架上,且与箱壁和风口保持一定距离,以提高热交换效率,减轻压缩机的工作负担。
确保风道畅通和风扇正常运行
定期检查试验箱的风道,清理风道内的杂物和灰尘。对空气循环风扇进行维护保养,检查风扇叶片是否变形、电机是否正常运转等。及时更换损坏的风扇部件,确保风道畅通无阻,空气循环良好,提高制冷和制热效果,减少压缩机因气流不畅而频繁启动的情况。
(叁)维护制冷系统
定期检查制冷剂泄漏
定期使用专业的制冷剂检漏仪对制冷系统进行检测,尤其是管道连接处、阀门等容易泄漏的部位。如果发现制冷剂泄漏,应及时查找泄漏点并进行修复,然后补充适量的制冷剂。修复泄漏点时,要确保焊接质量或密封件的可靠性,防止再次泄漏。例如,对于小型的制冷剂泄漏点,可以采用密封胶进行临时封堵,然后安排合适的时间进行维修,更换损坏的管道或密封件。
清洁冷凝器和蒸发器
根据试验箱的使用环境和频率,定期对冷凝器和蒸发器进行清洁。可以使用压缩空气吹除表面的灰尘,或者用专用的清洁剂进行清洗。对于油污较重的情况,可以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洗,但要注意清洗后干燥,防止残留的清洁剂对制冷系统造成腐蚀。例如,每季度对冷凝器进行一次清洁,可有效提高其散热效率,降低压缩机的工作压力,减少频繁启动。
(四)检修电气控制系统
检查和更换传感器
定期检查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工作状态,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测量传感器的电阻值或电压值,与标准值进行对比。如果发现传感器故障,应及时更换。更换传感器时,要选择与原型号相同、精度相符的传感器,并确保安装正确。例如,当温度传感器出现偏差较大时,及时更换新的传感器,并进行校准,确保温度检测的准确性,从而使压缩机能够根据正确的温度信号运行,减少不必要的启动。
修复或更换控制器
如果怀疑控制器出现故障,首先可以尝试对控制器进行复位或重新编程,看是否能解决问题。如果问题依旧存在,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控制器进行检测和维修。对于损坏严重的控制器,应及时更换。在更换控制器时,要注意型号的匹配和参数的设置,确保与试验箱的其他部件兼容,并能够正确控制压缩机的运行。例如,当控制器的继电器出现故障时,及时更换同型号的继电器,恢复压缩机的正常控制逻辑,避免频繁启动。
试验前规划与准备阶段
确定试验目的和标准:
明确试验是为了评估产物在温度急剧变化环境下的性能,如产物的可靠性、耐久性或安全性。不同的行业和产物有不同的试验标准,例如电子行业可能遵循 IPC - TM - 650 等标准,汽车行业可能遵循 ISO 16750 - 4 等标准。这些标准详细规定了试验条件、参数和判定准则。
根据产物的使用环境和预期的温度冲击情况,确定合适的试验条件。例如,对于户外通信设备,要考虑其可能经历的昼夜温差、季节变化以及极-端天气下的温度突变,如从夏季高温(可能达到 40℃以上)瞬间降到暴雨后的低温(10℃左右)。
样品准备:
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。如果是批量生产的产物,应按照抽样标准选取样品数量和规格。例如,在电子产物生产中,根据 GB/T 2828.1 - 2012 抽样标准,从批量产物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样品用于试验。
对样品进行预处理。这可能包括清洁样品表面,去除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污垢、油脂或其他杂质。对于一些电子产物,还需要进行初始性能测试,记录样品的初始电性能参数,如电阻、电容、信号传输等指标。
对样品进行标识,标注样品编号、试验日期等信息,方便后续的跟踪和记录。
设备检查与准备:
检查冷热冲击试验箱的外观,确保箱门密封良好,观察窗清晰无损坏。检查设备的电源线、信号线等连接是否牢固。
开启设备电源,预热(如果需要)设备一段时间。检查温度传感器、湿度传感器(如果有)的读数是否准确,校准设备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,确保显示的数值与实际测量值相符。一般使用标准温度计和湿度计进行校准,误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,如温度误差 ±1℃。
根据试验要求,设置试验箱的温度范围、温度转换时间、温度保持时间和循环次数等参数。例如,设置高温区温度为 150℃,低温区温度为 - 40℃,温度转换时间为 5 分钟,每个温度区保持时间为 30 分钟,循环次数为 10 次。
试验执行阶段
样品放置:
当试验箱内温度达到初始设定温度(通常是高温或低温的起始温度)且稳定后,打开箱门,将样品平稳地放置在试验箱的样品架上。注意不要触碰试验箱内的加热或制冷元件,避免损坏设备和样品。确保样品之间有足够的间隔,以保证空气能够在样品周围充分循环,使样品能够均匀地受到温度冲击。
启动试验:
关闭箱门,确认箱门密封良好后,通过设备的控制面板启动试验程序。此时,试验箱会按照设定的参数开始运行,制冷或加热系统会调节箱内温度,使其按照预定的时间和温度变化规律进行转换。
在试验过程中,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。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显示屏,查看实时温度、湿度(如果有)和时间等参数。同时,注意设备的运行声音,如压缩机的启动和停止、风扇的转动等声音是否正常。如果发现设备出现异常报警信号,如超温报警、压缩机过载报警等,应立即停止试验,检查设备和样品的情况。
过程记录:
使用试验箱自带的数据记录功能或外接的数据采集设备,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温度、湿度(如果有)、时间和样品的状态变化等信息。对于一些重要的试验,还可以使用摄像机记录样品在试验过程中的外观变化情况,如是否有变形、开裂、冒烟等现象。
试验后处理阶段
样品恢复与检查:
当试验完成预定的循环次数后,试验箱会停止运行,让箱内温度自然恢复到接近室温后再打开箱门取出样品。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,具体时间取决于试验结束时箱内的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异。
取出样品后,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,查看是否有损坏的迹象,如外壳破裂、涂层剥落、零部件松动等。对于电子产物,还需要进行性能测试,对比试验前后的性能参数,如电性能、机械性能等的变化,以评估温度冲击对样品性能的影响。
设备清理与维护:
清理试验箱内部,清除试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物、灰尘或样品残留物。检查试验箱的制冷和加热系统、传感器、风道等部件是否正常,如有需要,进行维护和保养。例如,清洁制冷系统的冷凝器,更换空气过滤器等。
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,根据试验目的和标准,判断样品是否通过试验。编写试验报告,详细记录试验的过程、结果和结论,包括试验条件、样品信息、设备信息、试验数据和分析等内容。